“震旦”是古印度对中国的古称,震旦角石又称“中华角石”。 它的外型如同宝塔一样,所以还被称为宝塔石、直角石、竹笋石。我国的三峡、宜昌一带是著名的震旦角石化石产地。
震旦角石生活在水中,营游泳生活,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生存时代为中奥陶世,距今约4.7亿年。震旦角石的化石主要产于我国湖北、湖南等地的中奥陶统地层中。由于其演化迅速,生存时限短,并且为典型的海相生物,所以在我国中部地区可以作为对比和划分奥陶系地层的标准化石。震旦角石在古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亚纲,和另一种常见的古生物菊石以及现代的章鱼、乌贼为同纲生物,具有亲缘关系。
震旦角石的形状:
震旦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壳体或直或盘卷,壳体表面有波状横纹,壳内有很多横板,壳长可达二米以上,多数在几十公分至一米之间。当纵向剖开时,可以看见其指向壳尖端细长锥状的体管;而在横切面中心,可以看见其圆形的体管。体管与壳体直径相比较小,大多位于接近中央的地方,有的接近边缘。在震旦角石的壳内为软体部分,由于软体部分不能保存成化石,所以只能根据其壳体的内部结构并参照现生的头足纲动物对其进行复原。复原后其软体部分与现代章鱼、乌贼类似,有许多触角用以游泳和捕食。
常见疑问:震旦角石是生活在震旦纪吗?
震旦角石生活在奥陶纪,按照国际地质年代表(2009年),奥陶纪的开始时间是4.88亿年,结束时间是4.43亿年。奥陶纪位于寒武纪之后。而所谓的“震旦纪”未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承认,目前只在中国使用。震旦纪位于寒武纪之前,目前对于其下限时间还有争议,其上限时间为5.42亿年。在国际地质学界,相对于震旦纪的这段地质时间被命名为“伊迪卡拉纪”,即以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群的名称命名。震旦角石中的“震旦”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因而震旦角石也被称为“中华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