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质环境 > 古生物化石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11-10-08 | 作者: | 来源: | 【 】【打印】【关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北古所”)的前身是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于1929年。1953年改为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隶属中国科学院,1957年改为古脊椎动物研究所,1960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古所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是我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两门基础学科的专门研究机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全所设有三个研究室和一个研究中心,即:1、古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化石及生物地层学;2、古哺乳动物研究室-研究哺乳动物化石及生物地层学;共同承担脊椎动物起源、演化和分类、建立和完善中国和全球年代地层系统,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古人类及旧石器研究室-研究人类化石和旧石器考古,探索人类的起源进化,研究早期人类演化迁徙和文化发展的历史;4、周口店古人类及古环境研究中心-研究人类圈与其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并拟于本世纪末以周口店研究中心为基础,筹建一个开放研究实验室。

  北古所标本馆收藏了自20年代至今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及石器标本近20万件,其中正型标本1600件,国外交换、赠送的标本、模型500余件;另有现代脊椎动物骨骼标本2000余件,其中很多是20年代收集的南美、澳洲稀有兽类的骨骼。此外,所内还藏有现代人头骨对比标本600多件。

  图书馆收藏的专业书刊达9600多种7万余册,所图书馆与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273个单位和个人建立了交换关系,图书馆专业书刊的藏书已跨入亚洲和世界同类研究单位的前列,现正着手设计一套科学和现代化的采编、编目、入库、建帐和流通等的管理“软件”。

  古脊椎动物学会挂靠在古脊椎所。所主办刊物有《古生物志》、《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化石》杂志。

  下属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管理处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瞄准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国际前沿,开展理论古生物学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和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我国的研究水平。加强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加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继续增加对标本采集和积累的投入。重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迅速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

  北古所重用德才兼备、兢兢业业、成绩显著的年轻学者,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对他们在政治上、业务上和生活上给予全面的关心和扶持,做到严格要求,放手使用,热情关怀,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早日成才。

  北古所研究生管理设置专门机构-研究生部,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我们力求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优质的学习条件,研究生实行集中管理,设有研究生办公室,每个学生配有独立的工作间及电脑,研究所开设的娱乐场所配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可供学生们健身、娱乐。同时学生们还积极参加研究所工会组织的各项职工业余活动,如:登山协会、钓鱼协会、羽毛球协会、舞蹈协会等。所里开设的开放式阅览室,实行无专人管理,自由查阅期刊的管理模式。开设学术茶座为研究人员和国内外来访人员提供了自由交流、举办非正式讲座的场所。建立学术例会制度,介绍研究热点、学科进展和最新发展方向,以充分开放流动的形式和鲜明的自由度,活跃了研究所的学术气氛,增强了不同研究方向研究人员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科研氛围。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011-10-08 | 作者: | 来源: | 【 】【打印】【关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杨群研究员。 

  1998年8月,本所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本所的创新总目标为充分利用我国古生物与地层资源的特色,本所人才和学术优势,联合其他学科和单位,开展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力争在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前沿领域,以及全球重大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理论探讨中,做出若干独创性和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为全民科学普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所将建设成为一个全球公认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标本收藏与展示中心、信息与数据中心、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成果简介

  建所以来,本所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8000余篇、各种科技专著380余册;在古生物分类研究中,建立1500多个新属,12000多个新种。自1956年以来有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奖励,其中27项获国家级奖励。特别是近年来,本所在早期生命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辐射、灭绝与复苏、全球界线层型、早期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国际著名的研究成果。例如,六亿年前最早的地衣化石(Science,2005)、前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演化的证据(Science,2006)以及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Nature,2007)等重大发现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近年来,本所获得的国家级奖励主要包括:“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与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合作)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寒武系和奥陶系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及年代地层划分”和“中国的乐平统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分别获得2002年度、2008年度和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学术出版物 

  《古生物学报》、《地层学杂志》、《微体古生物学报》、Palaeoworld和《生物进化》等期刊编辑部均设于本所。其中前三种期刊是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最高级别的专业期刊,Palaeoworld是依托本所的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并由Elsevier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1-14卷过刊全文下载),《生物进化》是面向公众的古生物科普期刊。本所不定期连续出版物有《中国古生物志》(新甲种??-中国的植物化石、新乙种-中国的无脊椎动物化石)、《Palaeontologica Cathayana》(英文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和《古植物学和孢粉学文集》等。

 

 

 
相关栏目
科研动态 科研机构
  最新更新
·习近平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
·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通报
·湖南绿色矿业发展成效显著
·山西五年累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
·山东推进海域海岛不动产统一登记
·陕西厅:今年确保易地搬迁近百万群众
  热点专题 更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
·国土资源部“两学一做”专题
·“责任落实年”活动专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
·201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第27个全国土地日专题
  视频播报 更多>>
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中办 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上调查
主办:日博365备用网址 承办: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Copyright©1999-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7877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