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权证的登记的地质资料与实际位置相距甚远,极端的例子甚至差上了几十公里,这样的现象被矿业界专家称之为矿界位移。2011年1月6日,在国土资源部刚刚结束的一项矿业权实地核查中,有这样问题的矿山占到了全部核查项目数量的16.76%。
“云南的几座矿山,其登记的地质资料信息甚至已经到了国界线之外了。”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刘连合称。
由于矿产权证的登记信息存在诸多谬误,一度对我国正常的矿山开采秩序产生了干扰。例如,有些矿山因地理信息登记有误,相邻的两个矿区产生了区位重叠的现象。“张三挖了李四的矿,李四反过头来挖张三,最后张三捷足先登,先越界挖完,反过来将李四告上法庭,称其越界开采。”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也例举了这样极端的矿产权纠纷案件,其肇始原因,都因为权证地质资料信息登记的不准确有关。
国土资源部在报告中指出,造成上述矿界位移、超层越界及矿界范围交叉重叠的原因,既有划界作业方法不科学,基层国土管理部门缺乏必要技术条件的原因,也有矿政管理体系方面的原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土资源部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主要任务是实地核查全国范围内的有效矿业权(不含油气)实际位置与许可范围的一致性,并对其他数据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简单地说,就是给全国的矿权所有者重新发一次户口,让全国十多万矿业权人的财产权得到保证。”刘连合称。
而2011年1月6日召开的成果汇报会,标志着这项历时三年的工程正式完工。根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该工程一共投入经费22.56亿元,一共完成了全国除油气资源外的147248个矿业权的实地核查工作,其中有36755个探矿权及110493个采矿权。
在国土资源部的工作计划中,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是国土资源部在矿产资源领域启动的三项基本国情调查之一,除完成确权外,也对我国矿产资源家底的摸底工作至关重要。
国土资源部称,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也已经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和目前正在开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稀土整治专项行动等方面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