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热点专题 > 地质 > 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 > 领导讲话
鞠建华在地质资料管理业务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7-06-02 | 来源: 矿产资源储量司 分享到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地质资料管理业务研讨会,主要目的是贯彻修改后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落实今年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号)的有关要求,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成效巨大,为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来源,是战略性信息资源,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一直设有专门的管理机关和机构,196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2002年国务院发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地质资料管理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照国务院“放管服”和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部去年以来,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和修改工作。经清理,部对此前印发的16个规范性文件整合为《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号),对2008年印发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后,重新印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1号)。两个新文件的印发,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制度。

  二是分级管理分散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实物地质资料对后人在同一地区或附近地区开展地质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重置成本高。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对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上海、安徽等7个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成了集中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库房,有15个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正在建设集中保管或分片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库房,有35家油气公司等单位受部委托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全国初步形成了分级管理、分散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三是委托保管地质资料得到加强。为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方便油气公司等单位更好地利用地质资料,针对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数量庞大和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特殊性,部对油气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委托保管。部共完成两批35家油气、海洋委托保管单位挂牌。截止2016年底,受托单位保管原始地质资料共70万余种、实物地质资料约20.61万米、418.98万袋岩屑,数量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为加强委托保管地质资料的管理, 2016年,部组织7个检查组分别对35个受委托保管单位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全面了解了受委托保管单位的工作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委托保管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成效显著

  一是地质资料汇交监管进一步加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事中事后监管,部组织开发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全国统一利用该平台,对成果、原始、实物三大类地质资料的汇交进行网上在线监管。截止2016年底,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已入库21多万条矿业权及地质工作项目数据,以及8万多种已汇交的成果、原始、实物资料相关信息。实现了对国家出资项目和部省两级批准矿业权项目形成地质资料汇交在线监管的全覆盖。2016年,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通过地质资料监管平台共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8191个,发放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1753份。

  二是地质资料汇交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6年底,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保管汇交人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总量共计49.25万种(其中,部为13.96万种,各省、区、市为35.29万种),固体矿产的原始地质资料近3万种,委托保管油气原始地质资料73万种,保管90万个钻孔资料和实物岩心70.6万米(其中,委托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保管44.2万米,委托油气公司保管20.6万米,其余为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保管),标本110529块,光薄片143395片,样品1435947袋。这些数据资料,无疑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无可替代,价值无量。

  三是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成绩显著。开展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对提高地质钻孔资料的服务利用效率,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部于2013年发文组织全国开展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了包含有90多万个“三图一表”重要地质信息的固体矿产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这些重要地质钻孔数据覆盖了全国重要成矿带、整装勘查区、重大经济区、重大工程等区域的重要地质钻孔数据,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

  (三)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成效显著。

  一是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稳步推进。地质资料服务是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地质工作成果的窗口,2016年,全国馆、实物中心和31个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待到馆服务3.04万人次,提供资料服务11.8万份次(469万件次)。受委托保管油气等地质资料单位共接待到馆服务7944人次,原始地质资料服务1.42万份次(8.02万件次)。网络服务成效明显,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网站点击量达到195.62万次。

  二是数字化服务产品进一步丰富。随着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持续开展,馆藏资料中电子文档数量达到了46.72万种,占馆藏资料总量的95.04%,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级馆全面完成了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目前,全国馆提供在线1:5万区域地质图、1:20万区域地质图、1:25万建造构造图查询、浏览和下载服务。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有力支持了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和在线网络服务。

  三是地质资料专题服务形式多样。近年来,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围绕“4.22”世界地球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保障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应急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馆藏地质资料宣传和服务活动;储量司组织全国馆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这些富有成效的活动较好地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获得了广泛好评。

  二、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传统的地质找矿工作需要,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减灾防灾、现代农业,以及规划政策制定等对各类地质资料需求的数量、广度和深度都快速增长和不断扩大,同时,地质资料也是地质科技创新的保障条件。面对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和地质工作事业发展的需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必须及时转变思路,不断丰富和挖掘地质资料潜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合理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准确可靠的各类地质信息和数据。

  (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国务院于2015、2016年先后发文取消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查阅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审查”、“地质资料延期汇交审批”、“地质资料保护登记”等三项行政审批项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土资源部正在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和油气资源勘查开发体制等改革,必须根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依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创新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服务的机制,要适应管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当前矿业权审批制度及油气勘查开发体制等改革需要进一步做精做细地质资料管理,为政府社会及企业提供更多地质资料信息探索地质资料管理和信息服务向市县延伸的新举措和新方式,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三)全面推进依法法国背景下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新挑战。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赋予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是矿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法履行地质资料汇交监管职责,特别是在一些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求我们更好地完善管理制度和方式,确保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管理地质资料和建立地质资料汇交诚信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管理思路、提高服务水平,是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在过去几年,在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馆藏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如地质资料大多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利用不方便,造成地质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外企和私人企业对此意见比较大。二是仍然存在地质资料汇交不及时不全面现象。如一些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工作结束后,不能及时汇交,缺乏约束手段;特别是由于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和社会资金开展的工程地质勘查等情况不掌握,无法监督有关单位依法汇交地质资料,造成相当数量工程地质勘查资料没有依法汇交。三是地质资料保管基础设施不足和老化,少数省尚未建设符合地质资料保管和服务要求的馆舍,或已有的馆舍存在老化或涨库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四是地质资料深度开发不够、产品不丰富。如对一些地质成果资料数据没有进行很好的二次开发和研究,潜力挖掘不够;一些地质资料数字化还是PDF文档格式,未能全面矢量化,特别是钻孔资料矢量化差距较大。五是地质资料标准化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很多成果资料汇交时数字化格式等标准不统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整理,难以及时入库和实现共享。六是地质成果资料数据更新机制尚未建立,由于调查手段和理论认识不断提高或地质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一些基础地质调查等数据资料和图件比较陈旧,需要开展新的调查评价,特别是一些监测数据资料需要得到及时补充更新。另外,国际合作与交流略显不够。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创新精神引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各项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不断总结经验,依法全面履行地质资料监管职责,以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为核心,推进资料信息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加强地质信息服务产品开发,实现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严格按国务院的要求推进地质资料各项管理工作。各单位要依照国务院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落实好后续事项和工作安排,明确任务和规范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汇交监管和服务机制,开展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顶层设计研究,要加强地质资料标准体系和理论体系研究,尽快研究形成统一的地质资料工作核心流程与核心功能及对应的信息交换标准,并开展地质资料基础性,前沿性与创新性理论方法研究,做好地质资料数据长期保存研究,同时,要挖掘地质资料成果潜力,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要加强交流和宣传培训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馆藏机构要切实做好修改后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规﹝2017﹞1号文和国土资规﹝2016﹞11号文的学习、交流、合作、宣传、培训工作,落实文件各项要求,切实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地质资料学术环境建设,提高整合地质资料业务体系建设水平,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逐步建立和世界各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业务联系和信息共享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各省(市、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馆藏机构做好地质资料宣传工作,让全社会更多了解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要全面完成地质资料数字化和组织开展文件级地质资料摘要编录工作未完成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的省(区、市),今年底前要基本完成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并及时向社会提供在线目录服务。另外,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省(区、市)馆藏机构,要对此前扫描成PDF格式的文件级地质资料进行摘要编录工作,并及时向社会提供在线关键词检索服务。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

  四是要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充分发挥汇交监管平台的作用。为充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作用,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国土资规﹝2017﹞1号文的要求,组织对监管平台中没有形成地质资料的项目进行清理,清理工作应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储量司将组织全国馆对各省(区、市)清理汇交监管平台的情况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通报全国。各省(区、市)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要统一使用汇交监管平台对地质资料汇交进行网上实时监管,构建地质资料汇交诚信体系,着力提升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

  五是部要组织开展“互联网+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络化,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部此前组织开发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油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地质钻孔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平台等,上述管理平台为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上述平台各自独立,互相没有互联互通,已不适应当前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为此,部今年开始组织全国地质资料馆对上述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全国唯一的“互联网+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平台”,以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请各省(区、市)做好配合工作,在部推广使用新的平台之前,请各单位继续使用原有的平台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谢谢大家!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全国地质资料馆提供公开版数据产品超8000幅
· “地球档案”怎么管?——聚焦苏沪地质资料管理新趋势
·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使用电子印章的函
· 地质资料主要服务哪些领域和哪些用户,提供哪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