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陈毓川、彭苏萍、马永生、王双明、毛景文等院士和专家,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八大队承担的“内蒙古中西部中生代产铀盆地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找矿突破”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院士专家们认为,近年来,核工业二○八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持续开展产学研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铀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创新成果,引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陆续实现了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为打造我国天然铀“军工基石、核电粮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内蒙古中西部沉积盆地铀成矿作用研究成果,突破了国际上“次造山带控矿”“典型层间氧化渗入成矿”“古河道型”等传统铀成矿理论的束缚,取得了砂岩型铀矿理论创新和重大找矿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发现了和落实了2个超大型、4个特大型、3个大型和2个中型铀矿床,其中大营、努和廷两个超大型矿床的发现结束了我国无世界级铀矿床的历史。 在这一成果的引领下,目前内蒙古中西部已形成3个万吨—十万吨级铀资源基地,对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程度有重大意义。
专家表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古层间氧化带型”“古河谷型”和“同沉积泥岩型”等铀成矿理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是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找矿勘查紧密结合的成功典范,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助推了找矿重大突破,重塑了我国铀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新格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