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信息化 > 金土工程 > 工作动态
高原“金土工程”助力“三农” ——我省整片整流域推进土地整治项目综述
2012-02-29 | 来源: 青海日报 | 【 】【打印】【关闭

  我省国土资源部门把全省土地整治作为有效增加耕地、提高农田质量及综合配套水平、保护红线、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来抓,结合扶贫整村搬迁村庄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沿路边、河边“两边”整片整流域实施,实现了土地整治从十年前的低层次起步向现在的高标准实施转变,有力助推了全省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群众增收,被誉为大力显化土地价值的“金土工程”。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确定了两批共45个土地整治项目,估算投资8亿元,规划打造田、水、路、林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46万亩,新增耕地13万亩。在实践中,大力改变以前项目较少时由省厅“五统一”实施的做法,立项、实施等事项全部向州县下发,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其中27个项目实现了当年立项审批,当年规划设计,当年批复实施,下达项目总投资4.2亿元,与“十一五”期间项目总投资相当。

  在项目的安排上,突出选择了与水利部门实施的“三个百万亩灌区项目”、农业部门实施的“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及扶贫整村搬迁村庄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同时并重基本农田整理,向“两边”、整片整流域、效益好的地区倾斜,为提升发展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枸杞、饲草等十大农牧业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如大通城关镇项目位于城西公路、黑林河两边,门源两个项目位于岗青公路、浩门河边,湟中李家山镇项目位于多李公路、云谷川河两边。集中连片,突出整体效益。按照整川、整沟,集中连片实施项目,为当地农业进行规模种植、发展集约经营创造条件。如大通城关镇项目与正在实施的多林镇项目连成一片,整理总规模达到2.5万亩;门源项目区3.2万亩,使门源油菜百里长廊得以扩展20余公里;湟中李家山镇项目南与正在实施的拦隆口项目相接,北与已完成的李家山项目相连,使云谷川河流域5.5万亩耕地统一得到整理;贵南沙沟乡项目的实施,将完成沙沟河谷全部2万亩的整理。

  经积极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农业开发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拉开全面建设的大幕,整个项目总投资将达19.2亿元,将建设高标准农田62万亩,新增耕地20多万亩。湟水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土地整治规划,将计划投入资金79亿元,整理开发土地达275万亩,可望成为继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之后,又一重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这两个项目将对提高黄河、湟水河流域沿岸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顺畅,成效显著。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推进,有利的推进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农业产能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海西诺木洪农场规划的10万亩枸杞园中,有3.2万亩土地及其配套设施将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实现。都兰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的3000亩国有耕地,已作为资本注入政府融资平台,其亩均产值将是土地开发投资3600元的3倍,为盘活国有资产,增加融资渠道开辟了新途径。通过集中连片,整流域推进,全方位整治,土地整理工作已成为面向农业产业园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产能的重要载体,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截至目前,全省已投资7.4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8个,总建设规模51.23万亩,新增耕地18.68万亩。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环湖地区、湟水河流域已成为全省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作者:康维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云阳地灾防治“金土工程”获好评
· 钦州“金土工程”第一批项目通过验收
· 蚌埠市“金土工程”建设项目启动
· 淮北市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下)
· 淮北市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上)
· 重庆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惠及万人
· 滁州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通过评审